在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,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秉持“开门编规划”理念,持续推进上海“十五五”规划人民建议征集活动,多方式、多渠道察民情、听民声、汇民意,努力把群众智慧充分吸纳到规划中,成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。
■ “1+16+X”征集网络全员参与 5月27日,规划征集令一经发布,一场覆盖全市的“征集总动员”迅速掀起热潮。市、区各级部门密切配合、统筹协同,1100多个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同频共振杨方配资,结合区域特色、行业需求、群体特点,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交融互通的参与渠道,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化身城市发展的“规划师”。
■ 9大建言主题广开言路 围绕经济发展、科技创新、改革开放、教育和人才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健康、生态建设、文化体育等九个方面,广泛收集“金点子”。线上规划建议征集专窗,让指尖上的建言随时随地“一键直达”。线下,“民意直通车”开进社区居村、学校园区、企业楼宇等基层一线,线上问卷、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拓展公众参与。
■ 70余场圆桌座谈同题共答 搭建互动交流、共商共议的市民圆桌会杨方配资,紧扣发展重点难点,关注市民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将宏大话题拆解为可感知、可讨论的具体议题。市民结合自身职业经历、生活观察体验,提出兼具可行性与针对性的建议,其中不乏现身说法和深度调研。很多场市民圆桌会持续了近两小时,“金点子”不时激起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。
■ 18个专场征集靶向发力 “城市更新”专场落地中心城区核心区静安,共议城市建设的更持续和新发展;“一江一河”专场走进黄浦江沿岸的杨浦和苏州河沿岸的普陀,探讨滨江建设如何更好彰显城市价值;“乡村振兴”专场在奉贤、崇明开展,围绕乡村治理、发展乡村产业等话题围桌而谈;“法治建设”专场则设在华东政法大学,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随之而来的法律挑战成为热议焦点。
■ 1800余名市民同台发声 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围桌而谈、踊跃建言。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、用心观察的基层干部,也有热情高涨的银发一族、创新活力的白领青年,还有努力拼搏的新就业群体、热爱上海的外籍友人,大家都带着思考、带着感情、带着责任、带着期待,展开真诚而富有见地的分享交流。与会市民代表感慨:“我参加过国内外很多座谈会、工作坊,这是我见过最接地气、最为平等的交流。”
■ 9000多条建议勾勒未来 从优化产业结构到改善生态环境,从加强民生保障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从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到创新社会治理效能,9000多条市民建议饱含民生温度、富有创新动能,涵盖了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等各个领域,既有“大视野”又见“绣花功”,既有“长远计”又出“当下策”,为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注入了更丰富、多元、鲜活的视角和思考。
人民建议是规划编制的“源头活水”,每条建言都是人与城的“双向奔赴”杨方配资,无论是守护未来的温暖接力,还是民生福祉的多元坐标,或是科技浪潮的创新火花,每一条建议,都为编制出落实国家战略、符合上海实际、彰显时代特征、体现人民意愿的高水平规划提供坚实支撑,共同推动群众的智慧结晶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幸福实景。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