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主小邢表示,她和男朋友小于最近去逛了逛家附近的虹口区图书馆(位于水电路1412号的总馆)。本来以为,这里是给退休老头老太太乘凉的地方……结果到了楼上,意外地发现不仅设施很齐全,而且人们都在认真读书,一切都井井有条。
在角落里,她看到一本留言簿,抱着好玩的心态,她本想画一只卡通大狗,写上“到此一游”。结果却发现,这居然是一个“多啦A梦留言簿”!
许多人在里面留下的意见建议都得到了认认真真的回应!
有人留言提出“水质不行,没有达到净水标准,望改进,谢谢。”
图书馆回复:马上找检测单位,进行水质大检测,净水报告来啦!
有一位小学生读者朋友留言,反映“卫生间老事(是)没纸”。
下面有别的读者留言指出,你写错别字啦,哈哈。侬好上海: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图书馆的这本留言簿火了呀?广发E配
周副馆长:我们也是今天(8月15日)中午看到的,我们在小红书上有官方账号,运营小编先发现的,后来很多朋友也转发给我,这才知道突然火了。
侬好上海:我有点好奇,每一条留言,你们都会回复吗?
周副馆长:只要读者留言的诉求是清晰和明确的,我们都会回复的。
侬好上海:这个回复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
周副馆长:其实这个留言簿一直都有的,我们也一直会定期翻看和回复,但以前留言很少,像现在这样在本子上热闹地互动,说起来算是一个意外收获。
因为最早的时候,留言簿和意见箱是放在服务台这里,旁边坐着工作人员的。去年,我们图书馆进行了一次修缮,在8月份重新开馆。留言簿和意见箱也换了地方,在靠近读者盥洗区、开水房那里的区域,放在一个桌子上,现在旁边是没有工作人员的。
我们分析下来,可能旁边没有工作人员看着,读者会感觉比较自在,更加愿意写写留言广发E配,吐露心声。就是从那时候起,留言的人也多了,翻看的人也多了,也出现很多有趣的“跟帖”和画画涂鸦。
侬好上海:留言簿上这些回复都很可爱,背后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?你们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呢?
周副馆长:我们是有工作团队的,馆内从一层到三层,每一层都放了留言簿,每个楼层都有相应的部门去定期翻看这些留言,然后根据诉求的内容,把业务分派到具体对应的部门,去落实解决。
比如说,留言提出想看什么书,我们就分派到图书采购部门;对于空调等设施提出意见的,我们就转到行政部门;对于吃不准的问题,会报给上级领导,然后多部门一起讨论解决方案,给出回复。
侬好上海:有没有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留言诉求?
周副馆长:也遇到过。我们馆内现在是有提供一块区域给读者用餐,是在少儿图书室的旁边。有读者留言,希望我们在用餐区设置微波炉,方便他们热菜热饭。我们考虑到图书馆毕竟是文化场馆,而微波炉属于厨用设备,馆内有很多少儿读者,小孩子如果误操作,存在一定安全隐患,所以无法满足这个要求。
侬好上海:现在你们在网上火了,有什么感想吗?
周副馆长:其实所有图书馆都有留言簿,这是我们为读者提供的一个反映诉求的渠道。留言簿这个载体本身是很传统的,并不稀奇。
但这一次,因为我们改变了留言簿放置的点位,意外地符合了读者用户的心理,让他们很愿意通过留言本跟我们进行交流,我们也认真地一一做出回复,形成了良性互动,希望读者对我们提的建议能够尽量合理。我个人对这件事的感受是“种善因、结善果”,我们会一直这样做下去。
【小侬快评】
为什么一本普普通通的留言簿,会收到数万网友点赞?
在城市里提供公共服务的空间场所里,公众提出正常的意见建议和诉求,就应有人及时做出回复和解释,这本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虹口区图书馆这本留言簿受到全网热赞,恰恰说明还有不少留言簿上,回复一栏仍是空白,热切期盼着被填上。而正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里,藏着一座城市最顶真的态度。
“事事有回音广发E配,件件有着落”成为真正“爱的双向奔赴”!
侬好上海(ID:helloshanghai2013)原创稿件作者:新民晚报记者 周晨昕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