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智贤 魏廷义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邢婷普惠配资
近日,山东大学齐鲁医院(第一临床学院)收到一面锦旗。“医者仁心暖雪域,鲁藏情深谱新篇”——这是西藏米林市羌纳镇送给山东大学“齐鲁医行”实践队最珍贵的礼物。
今年暑期,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立了“齐鲁硕博医疗服务团”,团内10名临床专家、8名思政教师和50余名临床专业学生组成“追寻齐鲁红色医脉”“医路西行”“齐鲁医行”三支社会实践团队,历时16天,跨越2万公里,分赴江苏淮安、盱眙,新疆喀什、阿拉尔,西藏米林、拉萨等地。
普惠配资
队员们深入乡村、社区、军营、医院及革命历史场馆,调研基层医疗单位14家,举办红色研学、医疗义诊、技能培训、学术讲座等活动40余场,挂牌成立6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,服务基层群众超3000人次,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守护人民生命健康,展现了新时代山大医学青年的青春担当。
队员们深知,构建长期有效的校地合作机制,留下“带不走的力量”是深化服务的根本。活动期间,实践队先后在新疆疏勒,江苏黄花塘,西藏米林、墨竹工卡等6地成立“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”,推动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。
“医生来了,心里有底了!”在海拔3000米的西藏西嘎门巴村普惠配资,78岁的门巴族老人次仁曲珍紧握队员的手难掩激动。
实践期间,队员们共开展13场义诊科普活动,为群众提供健康体检、专科检查、科普宣教等,将三甲医疗服务送至家门口。
骨科副主任医师王连雷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制定微创手术方案,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萌为患儿现场演示“健康操”,眼科副主任医师王家伟为多名白内障患者提供一对一诊疗,骨科博士研究生陈文浩为腰背疼痛患者调整用药方案,儿外科硕士研究生亓越、孙玉强为孩子们进行脊柱侧弯筛查……
洁白的哈达轻覆在队员肩头,一篮还带着晨露的李子和飘香的酥油茶递到了师生手中。“谢谢你,你的书没有白读!”患者一句朴实的感谢让“除人类之病痛”的誓言有了温度。
深入基层一线,队员们既是服务者,也是观察者,切身感受到祖国发展的强劲脉搏。
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,盱眙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葛中春向队员们道出了心声:“高层次医学人才短缺”仍是基层发展的关键掣肘,“软实力”同步提升依旧迫切。如何让人才“胡杨林”在边疆扎根?齐鲁医院党委副书记连雪洪的答案是:“要将齐鲁医学的根须深植进边疆基层。”
山东大学团委书记范金林看来,“齐鲁硕博医疗服务团”走出校园“小课堂”,走进社会“大课堂”,开展集成式、系统化、有组织的全方位社会实践,是学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,将激励山大医学学子在服务健康中国、促进民族团结、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普惠配资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