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蒋璟璟
刚刚过去的暑假里亿赢配资网,不少大学生都选择了在“实习”中度过,利用课余时间实习,为日后的求职简历积攒履历,已成为当下大学生的普遍选择。为了提升竞争力,一些同学还将首次实习的时间提前,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寻找见习岗位。据专业机构2022年的调查,在“985”和“211”大学应届生中,大一或大二就开始实习的同学占比达到41.1%,缺乏名校光环的“双非”院校学生的该比例更高,有59.5%。(工人日报)
大学本科四年,是学习的四年,而在一些人看来,也是“就业准备”的四年。尽管说,学习知识、获得文凭,也是就业准备的一环。但很显然,不少大学生,如今更看重那些更直接似乎也是更“有用”的“就业准备”。比如说,去用人单位实习。这种实习,往往并不以赚钱为目的,很多甚至是贴钱实习。说到底,这是一种“投资型的实习”,为的就是借此美化履历、积攒资源,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。
纵向对比,我们不难发现,有此想法的大学生们越来越多。在2019年,名校毕业生中会在低年级时就实习的比例还是21%,其后3年间,就翻了1倍。在很多案例中,有人从大一就开始实习。如果说,以往“象牙塔”是一个封闭的意象,那么时至今日,早早“走出象牙塔”已然蔚然成风。求学者的角色,让位于求职者的焦虑亿赢配资网,大学四年失去了原本的意义,而成了漫长的“就业候场”。一个意义重大的过程被忽略了,一群人直奔眼中的“终点”抢跑。
当一众大学生早早实习,那些“只会读书”“只在上学”的人们,反倒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了。低年级就去实习,到底值不值?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。但从整体而言,这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后果,那就是职场、市场在校园体系之外,对大学生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塑造力。学术或者知识层面的纯粹追求,渐渐不再是校园内的优势价值。每个人看似都在努力上进,都在谋个好前程,而大学呢,或许并没有变得更好。
当学校无法允诺更多、无法提供更多,那么选择放手,也不失为一种温柔。一种更早意义上的“各奔前程”“各谋出路”,成了不少学生安抚焦虑、寻找确定性的方式。急于去见世面、增阅历、攒人脉、镀金履历,当大学的学习生活被这类行为所切碎,越来越多人被裹挟其中,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内耗呢?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